从刍灵殉葬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如何理解孔子

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古今大战秦俑情看过《古今大战秦俑情》,也去过陕西秦始皇陵参观兵马俑,那精湛的工艺和恢弘的场面,确实令人震撼,钦佩。但是,学到《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的第四章,才知道孔子对始作俑者是多么痛恨。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字面意思是说,最早制作逼真的人偶用于陪葬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但是,孔子的本意应该是在批评最早用人偶陪葬的贵族,而不是要诅咒制作人偶的工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孟子在教训梁惠王的时候,引用了孔子说过的话。梁惠王与当时的诸侯国君一样,向人民征收重税,用于发动战争,建造楼台,豢养狗马。遇到荒年百姓饥寒,君主不舍得开国库赈灾,导致大批百姓冻饿而死。所以孟子说梁惠王“率兽而食人”,无异于禽兽,反倒自诩治国尽心。您自称寡人,看来的确是寡德之人了。您比那“始作俑者”更可憎啊。不行仁政,无异于率兽食人“率兽食人”为何与“始作俑者”联系在一起呢?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仁”。我们看朱子的注释:俑,从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孟子言此作俑者,但用象人以葬,孔子犹恶之,况实使民飢而死乎?秦代活人殉葬者或死于毒酒所谓俑,就是陪葬的木偶人。陪葬品都属于明(冥)器。凡明器,均制作简单粗略,仅取其象征意义。比如随葬的弓箭,亦非真弓,只如粗糙的玩具模型般。今时亦有此风俗,仅用柳条麻绳略加固定为弓,高粱秆为箭,只是一个象征。古人认为,死者只用其神,不用其形。上古时期,以刍灵来陪葬。只是把草扎成一束,大致有人或狗马的样子,让它陪同死者一起下葬,作为死者到阴间的随从护卫。刍灵的制作简单粗略,不要求耳目俱全形象逼真。现代人制作的草人所以,中国殡葬文化并不是一开始就崇尚厚葬。子曰,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精神上要隆重,形式上可以俭朴。到了中古,大约是夏商时期,贵族的丧葬风俗逐渐追求奢华,刍灵制作务求逼真,于是有人发明了人俑。俑的耳目口鼻手足俱全,很接近真人。此时人们对陪葬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仅追求象征意义,而是彰显权力和财富。这便失去了明器之本义,不再用其神,而是用其形。此后殉葬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偏离明器的本义,甚至有一些君主贵族用活人活马殉葬。孔子对这种毫无人性的恶俗深恶痛绝,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秦代的殉葬制度令民心不安到秦始皇时,殉葬的规模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制作整个兵马俑军队,数量达七千多件。同时为秦始皇殉葬的,还包括当时的全部宫女和修造皇陵的所有工匠,总数比兵马俑还多。可惜,那么多兵马俑,并未保住千古一帝的政权,大秦朝很快就覆灭了。兵马俑军队没有保住大秦的政权或许,我们在赞叹兵马俑制作工艺之精美、规模之宏大的同时,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从始作俑者到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仁”之君是多么丧心病狂。想来但觉脊背发凉。此时也便明白,为何孟子对梁惠王毫不客气,直斥他“率兽而食人”。人与兽的界线如此细微,若不谨敬守礼,后果是多么严重啊。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梁惠王说:“寡人愿意屏弃旧习,专心听您的教诲。”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孟子回答说:“用梃杖杀人,和用刀斧杀人,有什么不同吗?”说:“没有不同。”「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用刀斧杀人,和用暴政杀人,有什么不同吗?”说:“没有不同。”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庖有肥肉,廐有肥马,民有飢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说:“你厨房里的肉那么肥美,你的马厩里的马那么壮硕,但是老百姓却常带飢色,饿死的人被弃尸荒野。从老百姓那里收来的粮食,多得用来畜养禽兽,你不就等于是率领禽兽吃人吗?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译:禽兽之间相互残杀,人见了都觉得不忍心呢。而国君相当于老百姓的父母啊,施政却未能避免率兽而吃人,你怎么能算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呢?但用象人以葬,孔子犹恶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孔子说:‘最早制作木人偶殉葬的人,他应该会绝后吧!’因为用假人殉葬就让圣人如此憎恶,更何况你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本文由儒易心经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