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人牲孔子之前的社会道德误区及陋习之

人殉,就是人死后,用活人陪葬。陪葬的人一般是妻妾、奴婢、侍从、管家、车夫、百工、大臣、家臣、亲属等。陪葬方式有毒死、毒晕、绑束等,然后置于墓穴中。古人迷信,事死如事生,认为这些人可以在阴曹继续服侍主人。

人牲,就是指祭祀时用活人当做牺牲和祭品。人牲一般有俘虏、仇敌、奴隶、奴仆和平民等,其方式有烧死、淹死、烹死、斩首、剜心、肢解等,以及割喉沥血,用来涂抹旗鼓、抛洒土地等。

由此可见,人殉、人牲陋习是多么的残忍和不仁道。

考古发现的人牲图片

大周王朝在周公旦的倡导下,废除了人殉、人牲制度,但是,在一些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比如秦国、东夷邾莒等小国,甚至晋国的部分士大夫也依然顽固地施行人殉、人牲。

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镇守西戎,其后裔飞廉之子恶来就是殷纣王的将领。周武王伐纣时杀恶来。周孝王六年(前年),恶来的后代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号秦嬴,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一带。公元前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公元前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从中可以看出,秦国从商朝脱胎而来,长期居住西陲,与夷狄交错杂处,远离中原文明,所以社会形态落后,君主死后用活人殉葬和用人牲祭祀等现象普遍,规模也非常大。

秦武公在公元前年死去,殉葬的人数是66人。

秦穆公在公元前年死去,殉葬的人数达到人。秦国的良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也在殉葬之数,秦国人为此很不满,为三子作了诗歌《黄鸟》表示哀悼。

秦景公在公元前年死去,近年考古发掘出20具人牲和具殉葬者。

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即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才废止人殉。但秦人的殉葬观念并没有因此彻底消失,而是逐渐被陶俑、木俑所替代。到秦始皇时就用大批侍妾、宫女和工匠等殉葬;出土的陶兵马俑更是阵容巨大。

东夷在很长时期内都存在用人牲祭祀土地神的陋习。公元前年,宋襄公让邾文公把鄫国国君作为人牲,祭祀次睢的土地神。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平子也曾用人牲祭祀亳社土地神。楚人灭蔡时,杀死蔡国的太子祭祀冈山等。

孔子接受了周公旦的仁道、仁德、仁政观念,对这种人牲、人殉不仁道行为是坚决反对的。孔子及弟子们在《春秋》及《春秋左氏传》中,对这种野蛮行为作了深刻揭露和鞭挞。

对于秦穆公的人殉事件,在《左传》中利用君子的话来进行抨击:

“秦穆公死而弃民,不能成为霸主是应该的。圣王去世的时候,都知道给后人遗留下法则、制度、训典、礼则、语言、珍宝财物,使民众有所依存。今秦穆公纵使没有法则遗留给后人,而又收走贤良的大臣,作为殉葬,不配做民众的君主啊!

对于宋襄公让邾文公用曾国国君作人牲的事情,《左传》利用宋国的司马子鱼话来进行抨击。司马子鱼说:

“古时候六种畜牲不能相互替代用来祭祀,小的祭祀不杀大牲口,何况敢于用人作牺牲呢?祭祀的目的是为了人得到益处。百姓,是神的主人。杀人祭祀,有什么神来享用?齐桓公恢复了三个被灭亡的国家以使诸侯归附,义士还说他薄德,现在一次会盟而侵害两个国家的国君,又用活人来祭祀邪恶昏乱的鬼神,要拿这个来求取霸业,不也是很难吗?能得到善终就算幸运了。”

在这里,孔子及弟子们不仅把人殉、人牲看作是不仁道的陋习,更是把此提高到政治、道德的层面上来看待

孔子不仅反对人殉和人牲,甚至连用木偶、草人、陶俑等陪葬都表示反对,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认为这种人俑都像人的形象,这就在人们的思想中还保留着人殉观念,一旦遇到残暴有权势的人,难免还会使用活人殉葬和祭祀,所以,应该全面禁止。

为了正面引导人们抛弃人殉陋习,《左传》还记载了一个“结草报恩”的故事,后与汉代“衔环”故事,合称为“结草衔环”。

老人结草擒杜回图片

“衔环”是汉朝故事。说的是汉朝人杨宝9岁时救了一只黄雀,不久,杨宝晚上梦见一个黄衣童子来感谢他,并送给他四个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都官至三公,且品德操守都非常廉洁,杨震还被誉为关西孔子。这是劝人行善,维护生态平衡,仁德及于禽兽的故事。

“结草”说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过了不久(公元前年秋),秦桓公出兵讨伐晋国,晋国军队与秦兵军队在今陕西大荔县列阵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看到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绊倒杜回,魏颗急忙上前将杜回擒获,赢得了大败秦国军队的战绩。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梦见了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个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故事的真假不重要,但劝人行善积德、施行仁道、废除殉葬的含义是很明确的。虽然,孔子之后的年代,在战乱时期或少数民族统治地区依然部分存在人殉、人牲现象,但孔子及弟子们的倡导和努力,对社会的进步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