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告诉你,兵马俑是“千人千面”,没有哪两个俑长得一模一样。
真是这样吗?请大家自己看:
很显然,即便不是“千人千面”,也算得上“千人九百面”了!
兵马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写实主义高峰。面对一尊尊秦俑,你甚至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一个个曾经真实存在的生命,怀疑秦朝工匠把自己当成了模特,否则怎么可能创作出如此生动、又如此多样的面孔?
然后再一想,你发现要制作数千件陶俑,不使用模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使用模具必然导致“千人一面”。怎样才能既提高效率,又体现出每一件秦俑的个性?
秦人的办法说起来很简单:他们单独制作陶俑的头部,然后和身体连接起来,这样做便于保证头部的制作质量。
头部与身体的连接方式
为提高效率、统一规格,工匠在雕塑俑头时确实使用了模具,但不是一种模具,而是十多种模具,每一种模具代表了一种脸型。
用模具制作出俑头的粗坯后,工匠会在其表面敷一层细泥,对五官进行精雕细刻。历经脸型的分类和五官的精雕细刻,千人千面便不是难事了。
各种各样的胡子
按照秦人的习惯,制作者往往需要把自己名字刻在产品上,方便管理者进行质量监控。这种制度叫做物勒工名。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兵马俑身上找到八十多个名字,位置大多比较隐蔽。
请注意,八十个名字不代表只有八十位工匠。很难想象一尊身高近两米的秦俑会丢给一个人单独制作。
有专家认为,每件秦俑至少是由十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完成的,制作周期不少于两个月,秦俑上刻的应该是组长的名字。这位组长绝非普通匠师,必定是技艺高超的雕塑能手,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艺术家。
陶俑身上的刻字
秦俑头部的精彩之处不仅限于面孔。写实主义的极致,就是照顾到你能看到的所有细节,绝不留死角。当你觉得面孔很精彩时,背后的发丝同样精彩。
这是普通秦兵最常使用的圆髻,绾结方法则各不相同
要用红发带固定
帽子是古人体现身份的重要标志,这种长冠是中下级军吏的标配
并非所有的帽子都能代表身份,比如这顶软帽只是普通士兵的日常用品,学名介帻(音责)
这是骑兵的专用帽,小巧方便,在颌下打结不易脱落,有专家认为这是古代文献中的皮弁(音遍)
除了俑头,还有一个部位是单独塑造后与身体拼接的,那就是秦俑的手。虽然手的样子不及面孔那么丰富,谈不上“千人千手”,但制作之精细同样令人惊叹:
除了头和手,秦俑的身躯基本是整体制作,但绝对不是“千人一模”的流水线产品。制作好粗坯后,工匠同样会在俑身表面敷上细泥,塑造细节,包括游客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