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用深远持久,源远流长在形容,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之中,出现了许多的经典文化作品,这些珍贵的东西对于身处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最多了解古人生产生活的方式可能就是史书典籍了。
就古代人的社会发展而言,留给后人当时社会状况的唯一做法就是通过手中的纸和笔了,尽管如此,纸在古代还算是一种非常稀有的东西,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一股脑的全都记录在书中流传下来,历朝历代都有专门负责撰写史书的官员。
而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所记录的东西都是发生在当代的一些大事,以及新皇登基,改朝换代等大事,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记录下来比如每个朝代涉及到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禁忌和传统,这些很少会出现在史书之中。
大多是以真真实实的社会形式一直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来,有些东西甚至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应该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对于保留到今天的传统应该有所取舍,当然,在甄别的途中总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比如古代出现的守陵制度,清朝亡了年,为何至今还有守陵人,谁给他们发工资?
制度出现的原因
我们常说存在是有原因的,在古代,首领制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落后的社会形态与人们对于死亡的不正确认知,在最早期的时候,人们压根不承认死亡的存在,只认为人的长眠,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干自己的事业。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秦始皇了,他总以为自己在长眠之后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带兵打仗,所以在这个不正确的认知之下,采取了一系列夸张的措施,为了让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再白手起家,下令铸造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带着无数的车马和军队一起长眠。
这种对于死亡的认知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产物,而后随着社会的演进不断进步着,人们逐渐承认了死亡的来临,但是却不承认意识的消失,也就是说后来的古人认为死亡是必然的,但是人的灵魂是可以保存的,并且可以通过灵魂转世。
只要在阳间的亲人对其灵魂进行了很好的保护措施,那么此人在转世投胎之后就不会忘记今生的亲人,然而古代的保护措施只有皇族才使用得起,因为它要求用玉器堵住九窍,代价是非常大的。
在此之后,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逐渐正确,对于死者的执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成一种信仰,人们认为,只要内心足够虔诚,就可以在冥冥之中与亡故之人的灵魂发生沟通,让他对自己的子孙后代进行保佑。
然而人们对于祖先的虔诚,就开始通过对死者的殡葬制度体现,其实早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殡葬制度,而守陵,也是经过演变之后的其中一种。
守陵殡葬制度的由来
古代严格的殡葬制度最早出现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其实这种制度是跟随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而不断发生改变的,最早的时候,殡葬制度其实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最高的礼仪出现的,当时的殉葬物品还都是水果动物等,青铜器则是当时殡葬礼仪的代表器物。
而后在秦朝的认知中,人们死去要去另外一个世界,所以秦二世认为,那些兵马俑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采用了非常残酷的活人来进行陪葬,丫鬟,妃子,士兵,马匹,战车,甚至是修建墓室的工匠都以活人的形式被以活埋的形式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但是由于这种制度实在是太过残忍,所以在后续的朝代被取消了,但是对于死者的尊重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优化,开始用一些纸质的东西代替活物,但是很开现实的问题又再一次出现了,那就是帝王的墓。
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肯定灵魂的存在,所以对墓主的尊重已经到了极致,尤其是在皇室之中,因为多数帝王的墓葬都是一个巨大的墓室,所以每次祭祀的时候早已经是脏乱差,这将被视为是对先皇极大的不尊重,于是产生了守陵人的制度。
守陵人的选择与主要工作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吗,守陵人的选择大都为女性,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对于皇帝来说,一旦驾崩,那么留下宫中无数的嫔妃将是没人管的,所以当时会在这些嫔妃之中,选出一批人进行守陵的活动。
当然,这项光荣的任务往往会落在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身上,因为在古代我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更古代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人,整天国事繁忙的皇帝又不可能做到雨露均沾,所以绝大多数妃子是得不到皇帝的宠幸的。
这些没有诞下子嗣的妃子,就会被看做是戴罪之人,而后就会被选去作为守陵人,虽说没有殉葬那么惨,但是身为守陵人,往往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只要从进去的那天开始,就意味着今生今世再也出不来了,并且守陵人的活也不好干。
首先就是保证墓室之内的卫生,偌大的墓室需要每天两到三次的打扫,此乃是工作之一,第二点,就是保证皇帝每天的膳食,你没有听错,就是每天给死人做饭,一日三餐,每顿饭半个时辰的享用时间。
此外就是每天固定的文娱活动,即要定期的在皇帝的尸体面前唱歌跳舞,以供皇帝的日常娱乐,此后还要定期的为皇帝哭丧,俗称招魂,即激发已故之人对于当下的留恋。避免灵魂的逸散。
最后一点就是晚上的守夜活动,因为当时陵墓之内的珍贵陪葬品比较多,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不法分子进行盗窃,所以晚上的需要轮流守夜来防止其他人的进入,不得不说守陵人的工作也是满满当当。而后这种守陵的制度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清朝灭亡一百多年之后。
如今的守陵人
其实守陵人的制度在清朝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在人选上不再令嫔妃和宫女长时间的待在坟墓之中,由于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满族的旗人来进行守陵。位于东郊的皇陵就是如此。
并且当时的守陵人不再是一种生不如死的职业,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对于当时的皇帝来说,皇乃是埋葬祖先的神圣地方,所以一般都会亲自选择一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近族人进行守陵,并且基本都是由一个家族完成的。
所以说清朝时期被选出来守陵的家族,都会主动搬迁到皇陵旁边居住,世世代代履行守陵的光荣任务,亲赴后继,一代人亡故之后,下一代人继续祖先的职业,一直如此,矢志不渝,而皇帝则按照一定的期限给予一定的俸禄。
由于居住在皇陵旁边的家族一直是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他们一心只想着坚守,从来不关心外界所发生的事情,久而久之,几乎失去了和世界的联系,以至于再后来,清朝都灭亡了,当年被选中守陵的家族还在这里坚持着。
一直持续了清朝之后一百多年,那么很多人都奇怪了,这群守陵人的资金是由清朝皇帝保证的,那么清朝灭亡之后,皇帝也是不复存在,那么他们的日常支出工资来自于哪里?如果失去了保障,那他们又是靠什么继续坚持守陵的?
新时代下的守陵人
早年的时候,清政府对于守陵人不止要给予钱财,还要给予粮食,但是在后来,列强入侵,尤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自身的体制受到损害,对于守陵人的补给自然也是难以维持,此时的守陵人为了完成日常的任务,只能是自力更生。
他们一般会自己开垦一些田地勉强维持生计,这种坚持完全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其实对于这件事情,当时的民国政府也是承诺说会发放一定工资的,但是仅仅在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作废了,具体的原因我们也知道。
革命其实并不是很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中国社会又一次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当时的各大割据势力和军阀自身难保,所谓的工资发放也成为泡影,只能继续靠着自给自足的耕种来维持自己目前的生活。
但是这并非是长久之计,他们一直在为了自己的信仰努力坚持着,但是在现实的压迫下,活下去明显更加重要,信仰在生命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最终,迫于生活的选择,那些坚持了一百一十多年的最后一批守陵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总结
在此之后,虽说守陵人没有了,但是那群满族旗人的后裔却保留了下来,对于他们来说,以后可以骄傲地对自己的子孙讲出自己的故事,陈述自己的信仰,因为自己的祖先,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