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也就是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考古学家对河南安阳候家庄西北一座殷代大墓的发掘发现,在墓卜有殉人垫底,在梓顶上有被杀殉的仪仗队,墓室四周上卜、墓道内白骨累累。专家分析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后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后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将其余人殉者10人、20人一行反绑着牵入墓道,然后逐个把头砍下……也有的实行“杀殉”,先将殉者在坑外砍下脑袋后再陪葬。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皇帝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皇帝毕竟也是人,也会生老病死。而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身份尊贵的人物,希望在死后也能享受着如现世一般的尊荣华贵。因此,古代皇帝、王公贵族去世后会根据地位等级,进行不同规格的下葬,并伴以大量价值连城的陪葬品。
当然,皇帝毕竟是九五之尊,他们不会甘心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去,他们希望有人能在他们去另一个世界后继续服侍他们。因此,出现了殉葬制度。皇帝死后,一些他最喜欢的妃嫔和奴仆要和他一起离去,被埋葬在地底下。
历史悠久的殉葬文化
据史料记载,殉葬文化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当时,被选中殉葬的人不会活着进入墓穴,而是直接被杀死,与随葬品一起埋葬在墓穴里。那个时候,殉葬者一般不会寥寥无几,而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
到了秦朝,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开始抵触殉葬文化。秦始皇没有选择用活人陪葬,而是让工匠们制作了许多陶人俑,即我们今天熟悉的兵马俑。自秦朝以来,很少有皇帝再要求使用活人进行殉葬了。
到了辽代,殉葬文化再起兴起,甚至比起之前更甚,他们直接把活人关进墓穴,让他在里面自生自灭,而不是像一开始那样先杀了他,然后把他放进去。特别是到了明朝,这种制度愈演愈烈。据记载,朱元璋死后,后宫46位妃嫔全部被殉葬。明英宗时期,殉葬制度被下令废除。然而,到了清朝,殉葬制度又再度出现,直到康熙年间才再次被废除。
残忍的活人殉葬
听到这,大家可能会觉得好奇,虽说我们都知道殉葬制度由来已久,可怎么好像没有听说过确切的有关殉葬的事件记载呢?其实,战国时期就有不少关于殉葬的记载,我们下面说说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案例。
吴王阖闾是春秋末期的吴国君王,在女儿去世后,吴王非常伤心。他希望女儿去到另一个世界后,还会有很多人服侍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女儿下葬的那天,吴王下令发布告示,通知百姓将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并邀请城内百姓前去观看。百姓们都很好奇,纷至沓来。
突然,埋伏好的一群士兵突然冲了出来,将围观的百姓们全部关进了墓穴,并立即封闭了墓门。就这样,所有被骗去的百姓都成了公主的陪葬品。据说当时,人们在墓穴外都能听到里面百姓的哀嚎,声音持续了整整四天,才渐渐消失
已逝帝王下葬后留下墓道,将反绑的数十人殉者牵入墓道,再逐个将他们的头砍下,或者是里面设有机关,墓室一关,就会触发机关,里面的殉葬者就会被杀害。
让活人在墓穴中活活等死的情况是极少的,墓穴中是完全封闭的空间,活人最终会死于缺氧、饥饿,有人曾做过估测,认为墓道中的殉葬者少于18人,大概还能在里面存活3天,而这三天肯定是万念俱灰。
如果殉葬者多于18人但不达到56人,里面的人最终会缺氧而死,活不过三天;如果殉葬者达到了56人的数目,他们在里面只可能活上一天。
殉葬时活人到底可以活多久?
据此推断,活着的人被关进墓穴里,应该能够在里面活四天左右的时间。事实上,科学表明,普通人不喝水,一般能撑三天。此外,要考虑到墓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氧气量是很有限的,并会随着人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少。可以计算一下,古代皇室陵墓很大,平均大约平方米。如果一个人的吸氧量是升,那么平方米左右的墓穴里的氧气足以让近人使用5天。如果人们的意志坚定,活4天是有可能的。
殉葬制度是对人的尊严,甚至是最基本的生存权的无情践踏,也是应该被摒弃的文化糟粕,幸好这样残忍的制度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而早已废除。了解了殉葬制度后,再一次感叹,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时代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