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被司马迁班固遗忘的秦代小城

里耶古镇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这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已经知道的史实,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它只是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历史教材中的时间、事件、意义,言简意赅、高屋建瓴,但少了些许细节和情感,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件秦代文物带领我们去认识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小县城。

这个小县城,连大史学家司马迁、班固都不曾记录过,后人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两千多年后........

让我们从这个小城里发生的故事,去看看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如何落实,去看看两千多年前基层官员的工作、普通百姓的生活。

撰文

李程

多年前的跨区追债

秦始皇三十三年,陕西阳陵县发出公文,说阳陵有十二个士兵欠了政府的钱,现在他们都在洞庭郡服兵役,但是不知道这几个人具体被安排在洞庭郡下属的哪个县。

阳陵县请求洞庭各县找到这些士兵,并帮忙追讨欠债。

今天,我们知道这段古代千里追债的故事,是由于年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一口井里出土了余枚秦简,其中有一组12枚简牍记述了这一事件。

里耶古城遗址发掘现场

秦二世而亡,历史遗存和文献记载都极其有限。

三万多枚秦简、20多万字的记录,这对于我们认识秦代历史有着巨大帮助,因而也获得了极高评价:“北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

两年过去了,不知为何,追债的事情依然没有结果。迁陵的官员受到来自阳陵方面的追问,于是迁陵县将这件事汇报给了它的上级部门,也就是洞庭郡的军事最高长官为。

为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四月六日,看完了这些追债公文,并集中进行了签署,说阳陵的士兵在这里当兵,涉及到经济债务或别的问题,我们都会依法办事。

从阳陵到迁陵,上千公里的距离,隔着高山峡谷、群山峻岭,但是在秦王朝的统一管理之下,在完善的邮传系统之下,索债的文书翻山越岭一次次到达,并且一级级批示。

(“迁陵以邮行洞庭”邮书封检木牌,意思是迁陵的邮件发往洞庭,被称作中国最早的信封)

这十二个士兵中,有三个人欠钱在千钱以下,其余都是千钱以上,甚至有的达八千多钱,甚至上万钱。

根据当时的价格,一个羊头价值二钱,四只羊脚价值二钱,一斗半猪肉价值四钱,一斗半酒价值一钱。

再参照睡虎地秦简(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的规定,给政府干活,一般是一天八钱,而且要自备伙食;不备伙食的话只有六钱。

成千上万钱的欠款,真是一笔巨资了。

不过,从这批简牍中,我们无法知道士兵欠钱原因,也不知道后续处理情况怎样,十二个士兵的命运就在这批文书的上传下达中起起伏伏,也许,终其一生他们也没能还清欠款。

生活,工作,平常小事

里耶秦简,是秦朝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

这批秦简的时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总字数达20多万。

一任任秦代基层官吏写下的工作记录、档案文书,给了我们一个直面秦朝基层的机会。

我们从中看到了秦朝时期的户口和编户民。

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

第二栏:妻曰嗛

第三栏:子小上造□

第四栏:子小女子驼

第五栏:臣曰聚

伍长

南阳里有一户人家,户主叫做蛮强,爵位不更(秦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不更为第四级),家中其他人员有妻子以及一儿一女。

户籍简上登记了户主姓名、籍贯、身份以及配偶、子女等,与今天我们的户口本如出一辙。

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户主蛮强是一个伍长。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讲到的另一户人,一家三口)

我们还能从中看到,秦朝时百姓出入城要核查身份。

秦王政三十四年六月十一日,县尉奉迁陵守丞的命令签发了一个出入关文件:轮番戍守的士卒,城父县成里人,名叫产,身高七尺四寸,肤色比较黑,年龄31岁。

秦朝在要塞、渡口等重要场地设有关卡,出入关卡必须出示通行凭证,上面写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社会关系等,过关时要对照核验。正如我们今天乘坐火车飞机时也需要查验身份证一样。

在还不能进行照片比对的年代,要用文字描述样貌,以免有人冒充。这位戍卒产,大概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肤黑吧。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提到了另一位男子,“身高七尺三寸”)

在这批秦简中,我们还看到了官员们上下班要打卡。

守丞枯五十五日——

守丞平五十七日——

守丞固二百卌二日——

令佐卌四日——

令佐贺一百卅日——

令佐(章)百八十日——

每个官员上了多少天班,简文记录一目了然。

秦朝时,不仅要记录工作天数,还要详细记录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并作为考核升迁的依据。

资中县有一名叫做扣的官员,36岁时有一次工作变迁。

一支简记录了他的任职经历:秦始皇十一年九月提拔为吏,担任乡吏九年零一天;担任管理农事的吏四年零三个月十一天;担任令史二个月。

竹简记载,扣目前年龄36岁,可以担任掌管工程的司空属官之职。

九年乡吏,四年田部吏,操劳的十几年化作一片薄薄的木简。看似轻巧,却隐藏着秦朝无数官员们的命运,成为一段被淹没已久的历史。

“小城故事”展览中的漫画

秦简上还有更多细碎的记录。

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共有户数户。

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仓吏将祭祀剩下的一斗半酒卖给了城。

始皇三十五年,一个叫履的财政官员把老百姓获得的二斗虎肉卖给了阳,得四十钱。

........

今天的我们,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去管窥远去的秦时明月,充满了好奇。而对于曾经不间断写下这些记录的基层官员们来说,也许这只是日复一日的工作,早已平平无奇。

(秦简中记录了一则“公船丢失案”,里耶秦简博物馆据此绘制了漫画)

秦始皇的宏大政策,都需要落实到具体而细微的基层治理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中,这些记录透露出易与不易。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生活过的秦朝在将来的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怎样的地位,但正是这些普通官员勤勤恳恳的记录,让后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秦帝国。

里耶古城遗址全景图里耶古城遗址兵营

作为普通观众,我们也很容易从中找到共情之处。毕竟,生活是千百年不变的主题,我们同样需要买肉吃饭,面临工作考勤,出门要带身份证,小孩子们还是要背九九乘法表。

(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山里,古城,洞庭迷雾

年4月,湖南省重点工程碗米坡水电站动工,为抢救淹没区的文物资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伍进驻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经过勘探与调查,最终,水电站为一个被遗忘的古城让道,这个古城就是今天的里耶古城。

里耶古城遗址

在多年前的秦朝,这里叫做迁陵。

迁陵始建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曾是秦楚争霸的战略要冲,后来延续到秦汉。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年),秦灭楚。第二年,王翦平定江南。当时的湘西属于楚黔中郡,那一刻,湘西便成为秦的一部分,即秦简所谓“今迁陵廿五年为县”。

那一年,迁陵县秦国官员们的书写记录也开始了。

里耶古镇

公元前年三月十七日,迁陵县令昌收到了一份公文,上级命令从迁陵县武器库中调取七把弩,送到现在的湖南益阳、常德地区。弩是当时的先进武器,从这个偏僻小县调取先进武器,是否有些不合常理?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张春龙介绍说,迁陵县的弩应该来自于制造业发达的巴蜀地区。

迁陵县处于武陵山区腹地,山高路险、峡谷幽深,酉水河从古城遗址东面流过。从这里顺水而下可达沅江、洞庭湖,进而进入长江。

而自巴蜀地区顺乌江往东,又能方便地到达迁陵。

也就是说,这里是一条古代交通要道,上接巴蜀天府、下入洞庭抵长江。

里耶秦简牍记载迁陵邮路示意图

里耶秦简博物馆名誉馆长潘守永也提到,如果把迁陵县放在一个大的政治经济大背景下去看待,这里有个重要的小城、出土重要秦简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史书中竟然没有记载”。

的确,司马迁、班固等史家似乎都忘记了这里,没有留下任何有关迁陵县、洞庭郡的文字。

后世关于秦代郡县的文献和研究中也没有提到过这个神秘的地方,今天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脚下有个秦代县城。

里耶古镇

若不是这三万多枚秦简和这个古城,没有人知道秦洞庭郡的存在。洞庭郡亦如同洞庭湖水面上的秋雾一样,扑朔迷离。

没有历史记载,一些美丽的传说却又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添玄妙。比如唐代《酉阳杂俎》中说湖南沅陵有座小酉山,山下有石洞,洞中藏书千卷,秦时有人在这里避乱隐居学习。

远去的历史总给人留下诸多谜团,这倒让我们更孜孜不倦地去探寻祖先们曾经的生活,想知道他们当年是如何栖息在这片大地上。

静静的酉水河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年),迁陵县一位名叫固的官员依然在收发公文,并批示按规定办事。这里,一切都还在按照秦朝制度严密运行。

几乎同时,北方两位戍卒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号召大家“今亡亦死,举大事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一年之后,迁陵县的公文终止了,所有的文书沉睡井底。

也许,此时反秦的战火已经蔓延到这个南方小城,原本属于楚地的百姓受到“亡秦必楚”口号的鼓舞,迁陵县的战争也爆发了,这些文书档案被仓皇地烧掉或扔到井里。

直到多年后,它们重见天日,带我们走进秦代县城,讲述一段“小城故事”。

秦朝历史虽已远去,里耶小城仍在,秦朝开创的中华一统格局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不变信念,成为促进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认同的情感基础。

里耶秦简博物馆

文章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727.html